遥想当年,中国政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乏海归的身影:从梁启超到胡适,从孙中山到周恩来,都是留洋归来,做出了一番事业。可根据《南方周末》最近的调查报道,中国海归官员的数量却呈现下降趋势。某中央领导人说: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国留学有三百多万人,回来一百多万,比例越来越多,怎么到政府里面的人越来越少?”
其实,在当代中国,也有海归官员身居高位,外交部长就是典型的海归精英。但从比例上来看,从政确实不是海归人才的首选职业道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有的海归学生表示:当公务员不划算!
出国留学,大部分都是拿钱堆出来的。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回国还要参加统考进入编制做一名螺丝钉,很多海归学子表示不能接受。当然,这里面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工资不高、晋升困难。
习惯了海外的考试和思维方式,海归进入事业单位,在公务员考试、晋升考试和业务习惯上,都很难适应,对日新月异的中国国情也需要时间重新了解,一方面会觉得“屈才”,一方面也未必能够胜任公务员的工作要求。
对比进入私企或外企的海归人才,从政的海归在仕途初期,年薪不只差了一个数量级,心里自然会有落差。有进入体制内的海归表示,她做公务员,完全不是图工资,家里不缺钱,只是希望她的工作能稳定一点。
.png)
海归从政,不被歧视,也没有特殊照顾
从政的海归人才比例减少,并非因为国家有政策对海归不利。比如,在国家公务员统考中,对海归身份并没有做明显的限制和区别,但也没有额外的照顾。海归与否,在从政的平台上,都是公平竞争。这也许会让海归觉得,自己在国外的书“白念了”而心有不甘。
有理想从政的海归,在回国后会发现一些一般人注意不到的问题。比如有的岗位只招收英语专业的学生,但从美国回来的海归,英语水平绝对没有问题,却没有报名的资格。还有的岗位要求报名者是中共党员,这又让从国外回来的学生有苦难言了。
事实上,高端的海归人才,在国外大多是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也是高校或科研单位更对口。从政只是人生多种选择的一条,在国内成长的政治人才也未必就不堪大任。有志者事竟成,海归回来想做什么,让他们自己去努力就好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没必要从大数据的角度代其纠结。
邵老师点评:
留学回国有多样的职业路径,真正有远大政治抱负的留学生从政是有大好前程的,只是为国家服务的理念在中国还不是很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