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美国高中竞争:承担压力与责任!
大部分打算让孩子留学美国高中的家长,心里想象的美国高中都并不真实:因为他们几乎没有亲身经历过,即使听过再多宣传介绍,甚至实地考察过,也只不过是浮皮潦草,空凭想象。而只凭着眼见为实,就把孩子送到千里之外,家长真的放心?
其实,美国高中确实很“美”,但不是中国人通常想象中的那种悠闲、宽松、温暖、自由,如同教育天堂一样的“美好”,而是充满竞争、责任、压力,如同教育的金字塔尖一样的“美式”。

和美式咖啡一样,美式的教育最大的特点:“醇”与“苦”!
美国高中虽然不完全执着于分数,但形成竞争的指标和方式更加完备、全面、有效,不会像国内的高中一样,一面顾应试、一面顾素质,两边不讨好,反而把学生的一切能力都考察在内,其实给学生的压力是更大,锻炼的强度也是更强,经过淘汰筛选而幸存的精英,也更“纯粹”!
在美国某些顶级高中之间,流传着一种“3个4”的说法:4.0的绩点=(每天)4小时睡眠+4杯拿铁。
美国高中学生“苦”的程度,甚至超过中国的高考生,而差别就在于,美国学生的“苦”,是奔着各自的方向,而不是汇集到同一个固定的指标。美国式的自由、竞争和多样化的特点,在高中阶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孩子申请美国高中需要具备的素质
竞争性如此强的美国高中,我们中国孩子拿什么来申请进入呢?答案其实是很振奋人心的:拿和美国学生一样的潜力和素质。
美国高中在招生时,除了名额有限之外,在原则上对于国际学生的要求和标准与对本土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并无不同。所以相对而言,给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等空间。那么,美国高中,尤其是美国顶级高中,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哪些素质呢?

不外乎三点:聪明、有才、善良。
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阿甘险些因为智力测验少了5分而被学校拒之门外的情节么?这一方面告诉我们,美国的家庭是多么广泛和执着地重视教育(情节自查),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美国学校对于智商高低的迷恋。聪明、有智慧、机灵的孩子,是美国高中最青睐的生源——而这也成为中国留学生占便宜的地方。
当然,所谓聪明,绝非是用考试分数衡量,而通常是有经验的招生老师甚至校长通过和学生的当面交流而进行判断的。所以,有志去美国留学的孩子,从小应该有意训练其与人正面交锋对答、临场应变的能力。

“达人”(Talent),是美国高中普遍喜欢的一种类型,甚至你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才足以吸引招生老师的目光,获得更大的录取机会。因此,功利地讲,想要留学美国,提前学好一两样乐器,或者在体育等方面培养出一两项特长,是必要的准备。
.jpg)
第三点,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善良”,也就是实实在在的道德水平。
什么叫“实实在在”?难道还有“不实在”的道德么?当然有。就是做给人看的道貌岸然和规矩,有时候这些也必不可少,但美国高中真正在乎的是你在生活细节中对身边的人真正的关心和在乎。比如对你父母的态度,对老师的礼貌,以及对于人性、社会的信任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等等。而这些往往是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难以掩饰的。
能够做到“聪明”、“有才”、“善良”,就满足了美国高中的录取标准。剩下的工作,就是通过一些英语、学科上的硬指标了——那是最简单的事情。
美国高中和中国高中的区别,比麦当劳和川菜的区别还大!
既然能够融入美国高中的孩子,都已经是聪明、有才和善良的了,还有什么必要留学美国吗?一来美国高中比国内竞争压力还大,二来人生地不熟,还要花一笔不小的经费,值得吗?
没有唯一的答案。
对于想清楚自己的孩子最需要什么并理解和认同美国高中的教育模式和环境的家长,有足够地理由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因为美式高中和中式高中的区别,比麦当劳和川菜的区别还大。
.jpg)
在美国高中,教育是围绕着孩子的特点展开的,竞争是纵向的,而非横向的。每一个孩子,只要足够努力,都可以在自己的才华序列中走到很高的地步,而这种自由和高度,是国内高中教育所无法提供的。美国对多样化和与众不同的青睐甚至于执着,可以让有个性、有天分、有理想或者有目标的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获得友好的成长空间,尽情发挥、提高、完善。而这些对于这些特点的追求,才是留学美国真正理由。

相反,如果家长只是觉得把孩子远送到美国,就可以一步登天,让孩子自然走上精英之路;或者认为美国的教育宽松、自由、人性化,能让孩子在吃喝玩乐间全面成长,毕业即走入哈佛、耶鲁的殿堂……这些家长就不要坑自己的孩子了——要么好好读读这篇文章,研究清楚再做决定;要么还不如把孩子留在土生土长的故乡,让孩子自然成长。
美国高中,看上去很“美”,实际也很“美”。但“美”在哪里,如何认识和利用这种“美”,却是老师、家长乃至孩子们出国前必修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