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是个地地道道的阿拉上海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负笈美国,八十年代末麻省理工MBA毕业后,成为第一批“海归”的弄潮儿。访谈伊始,Stephen稍许有些严肃,随着谈话进程的展开,显得愈发的轻松自如。他没有过多着墨于自身的传奇职业生涯,而是从他对子女的培养谈他对美国教育的观点。
大女儿在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后,已经是一个执业眼科医生了。大儿子毕业于波士顿大学,现就职于名闻遐迩的麦肯锡咨询顾问公司。回顾往事,他们都是典型的ABC,非常单纯的孩子,过着简单低调的生活,十分得体有礼貌,热衷于慈善活动。
Stephen对美国教育最满意的地方是具有同情心。我刨根问底道,这是不是来自于基督教的背景还是出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Stephen答道兼而有之,最终归因于美国学校。他们一路读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美国名校。与此同时,他们的美国同学及后来的同事都对他们影响巨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从不买奢侈品,上高级餐馆,而是把钱捐给慈善机构。
Stephen次子现在康奈尔大学读二年级,出生在美国,从小在上海长大,大部分的学习生涯是在上海的美国学校度过的。但是和他的长兄、长姐一样,过着简单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书不离手,阅读是他最大的爱好。当被问及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或事,Stephe毫不讳言,我给了孩子们很多美式精英教育的传递。
Stephen深有感触,认为责任心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中国的家长包办一切,孩子没法学会自我成长。孩子要对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这样他们才会吸取教训,不断成熟。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教不如身教,Stephen的孩子们就在观察他的一言一行。
Stephen的总结陈词是,责任心、行为规范、言传身教三者缺一不可,是孩子们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如果父母言行不一,就不用奢望孩子有大成就。他自己就是身体力行在做对中国老少边穷地区初级教育资助的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