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美国教育好,国内学校却无法复制
明知美国教育好,国内学校却无法复制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我们可能无时无刻都会听到关于美国的教育,通过报纸、手机、电视、电脑等媒体播报着美国的教育胜于国内的教育。那么国内的学校明知美国教育好,却无法去复制了?同时,每天也会有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谈论和对比着中美教育之间的差距,但是无论怎么去对比国内的学校是无法复制美国的教育的。为什么小编会这么说呢?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接下来小编用几个简单的事实来说明下这个原因。
一.中美学校课堂对比
对于中国的学生都知道国内的一个课堂可能会做上四十到六十人左右,这完全是事实,那么请问课堂人多会导致什么问题?会导致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模式只能是填鸭式的,你让一个老师去与50个学生互动可能吗?在中国一节课的时间大部分为45分钟,平均交谈下来一个孩子还不到一分钟。那么,我们之所以会说美国的学校好是好在哪里了?美国的中小学课堂一个班大概只有25名学生左右,只有中国课堂学生的一半,这样便使老师与每个学生互动的机会更多,使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一旦学生们互动起来了,课堂的氛围也就变得活跃教学也就变得灵活起来了。中国学校想要学校美国学校灵活的教学方法的话,必须把学生的人数 控制起来,然而这种控制课堂学生人数,现在的国内学校并不能全部做到,所以这是国内学校第一个不能复制的教学。
二.中美教科书的对比
中国的中小学用的全部是统一的教材,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规规矩矩的去上课,很少甚至没有谈论到教材以外的知识上,这导致学生的知识量太集中,太狭隘。举个列子,一百个人去看一部电影跟一个人去看五十部电影,看完后叫他们相互叙述下电影的内容,你说是哪边的人最后了解的知识广了?然而美国中小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本,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要求学生去图书馆借书找资料。美国学校对教材的大撒把,和形形色色的美国图书馆有关。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统计,全美约有各类图书馆12万个,平均每25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其中公共图书馆8956个、大学图书馆3793个、学校图书馆98460个、特别图书馆7616个(包括公司、医学、宗教、法律、财经等图书馆)、军事图书馆265个、政府图书馆1006个。在美国,各类图书馆就是美国学生读不完的教材和百科全书。即使美国老师不用统一的教材,美国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找到答案。请记住这个数据吧:平均每2500个美国人就有一个图书馆。这个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图书馆的有限程度是无法满足中国大部分学生的,也是因为这样国内学校的教材必须是统一的。
三.中美孩子对于运动的对比
说到运动,小编是有着很大的感慨,小编读书那会儿是很喜欢运动的,曾经一直是学校男球队的主力,但是读书时候的周末却很少去运动.为什么了?没有地方去运动,小编住的小镇上只有一个篮球场,每天都会人数爆满,你去哪儿运动,总不能去马路上吧.而在学校的时候,由于课后作业多,为了能早点的完成功课,课余的以后也是在应付作业.其实我想说中国的孩子喜欢运动,但是却没时间运动.然而美国的孩子了,在美国,公园不仅仅是消遣散步和看花弄草的地方,一年四季,社区公园都有为孩子们安排的各种课外体育活动。这种社区公园的课外活动,离家近,学费低廉(居民纳税的结果),注册方便。社区公园的各种体育活动,一年四季都有专门的活动预告和介绍。在报名前后,课外活动的小册子会及时寄到每个居民的家中,供家长和孩子们选择之用。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社区公园,并不是美国大城市的专利。可是在中国能找到多少这种离家近又低廉的活动场所了.
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这三个地方的简单比较,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德智体几方面的训练,中美孩子经历的过程都不一样。中美教育的不同方式和结果,造就了外在和内心都不一样的孩子。比如某些中国孩子从小就知道长大以后挣大钱买豪宅,而某些美国孩子从小就希望长大以后去非洲帮助难民。美国孩子运动时间多,性格开朗,也爱笑。而中国孩子在大量作业的压力下,内心紧张,难展笑容。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中美孩子的世界观也不一样,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就相应地有所不同了。比如几乎没有哪个美国孩子会因为没考上好大学而选择自杀,即使是社区大学里的美国大学生,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卑。诸如此类的例子说明,中国学校根本就无法复制美国教育,我们也就不能期待在中国的大地上把中国孩子改造成美国孩子的模样。和美国教育有关的所有信息,只能供中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参考。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有环境改变了教育才会跟着改变,但是至少中国短时期的环境是不会又变化的。